找到相关内容1209篇,用时2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澹宁明敏

    本院永久院训,也即是诸僧此后修学的标准。今且拈来与诸僧咀嚼一番。   澹  澹、谓淡泊,即淡于欲。淡于欲,在佛法就是尸波罗。即所谓持戒。若不甘淡泊,则贪欲心滋长,放僻邪侈,无所不为,于是种种嗔恨斗争...转变之大力,但非做宁字的工夫,不获实现。这宁字、在佛法里面,就是禅波罗,即所谓修定。圆觉经说:‘无碍清净慧,皆由禅定生’;可见定心能发种种的明觉。吾人因种种──财、色、名、食──物欲环境包围,以致...

    太 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2569865.html
  • 提升出家人的使命

    想寻求解脱之良方,转危为安,那就必须研究佛法,修持戒、定、慧三学,息灭贪、嗔、痴三毒之迷惘;以四弘誓愿,六波罗的增进勇猛之心,宣扬佛化,揭开宇宙之灵明,划破有情之幻梦,洗滁愚人的梦想,那么,有赖清净...

    永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3780261.html
  • 罗睺罗般若赞略释

    法性断定自决,谓之甚深般若波罗多义。如是依此自然本智,使一切有寂诸法俱解脱于法界。此非言思戏论之意境,乃离念瑜伽士之所证也。   不生不灭虚空体   释:如是自性智慧恒时安住于如虚空之大等持法界中...此既是大瑜伽士(自觉圣智)顶礼三世诸佛之母(般若波罗密多)的究竟旨趣也。愿具缘者亦如是而顶礼也。   以此《罗睺罗般若赞》释,回向一切有情,恒时住于自证智行境,乃至轮回未空前任运圆成利生之事业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885113.html
  • 真圆法师答:如何消除戾气?

    的习气,约言之就是贪心、嗔心、痴心使然。 贪嗔痴是因为缺乏智慧、福德! 智慧可以使我们息贪、祛嗔、离痴;福德可以使我们知足而乐。 智慧的获得惟有佛教之三藏十二部经典,依教奉行精进六波罗;福德的...

    真圆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21034285184.html
  • 寒山寺普明塔院碑廊

    联句:“山野所乐世无禁,金石之辞臣有长”。邓石如篆书《般若波罗多心经》。江苏省佛协会长、镇江焦山定慧寺住持茗山法师书:“山川异域,风多同天;寄诸佛子,共结来缘。”苏州三乐老人方建申书诗:“游到姑苏兴...

    苏龙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2591843.html
  • 什么是石经和经幢

      什么是石经和经幢   石经是中国古代刻于石碑、经石、石窟和摩崖上的儒家经藉和佛、道经典,其中以佛教石经居多。   刻佛经于石,始于北魏末,盛于北朝末年。龙门北魏莲花洞中,已刻有《般若波罗多心经》。北齐时,刻石经盛行,如山东泰山经石峪、太原晋祠风峪所刻《华严经》。大规模镌刻佛经,当属响堂山石窟。北响堂第3窟外唐邕写经碑记载,自天统四年(568年)至武平三年(572年),唐邕刻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42292665.html
  •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决

    体独立”,不妨“使六识出六门,于六尘中无杂无染”,便是十字街头好修行,火中生红莲。   二、 佛法舍摩诃般若波罗,其余尽属方便,咸非真实;“唯此一事实,余二则非真”,“唯此一佛乘,无二亦无三”,又有“五度如盲,般若作眼”之说。所谓一真不二,非般若而何?离开摩诃般若波罗,即无三昧、正定、正受可得。所以佛说:“若有人能于此经(金刚经)受持读诵……皆能成就无量无边功德”。如何持诵呢?持诵前放下万缘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|安祥禅|金刚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1/01/235943610.html
  • 《慈济语汇》观念篇

    、“珍惜缘”、“结好缘”、“生生世世都有好的众生缘”,便成了慈济人另一项待人接物很重要的态度与原则。   《慈济人的六度波罗》   佛教中所谓的六度波罗,指的是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。   慈济人将爱心的钱捐出来救人,并利用空闲的时间去做善事,又将个人对佛法的领悟与贫困病苦的人分享,这就是“布施波罗”。   事事奉行慈济人的“十戒”,将它守好,这就是“持戒波罗”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慈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0232125414.html
  •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决

    染”,便是十字街头好修行,火中生红莲。  二、 佛法舍摩诃般若波罗,其余尽属方便,咸非真实;“唯此一事实,余二则非真”,“唯此一佛乘,无二亦无三”,又有“五度如盲,般若作眼”之说。所谓一真不二,非般若而何?离开摩诃般若波罗,即无三昧、正定、正受可得。所以佛说:“若有人能于此经(金刚经)受持读诵……皆能成就无量无边功德”。如何持诵呢?持诵前放下万缘,以最诚最恭敬最信实的心,不起分别,一气呵成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4944359.html
  • 达摩禅的二入方便

    缘故。”有智慧的人,如果能够信受而领悟这个道理,应当符合于法性清净理体而行法行——法体上没有悭贪,所以用身命财而行檀波罗的舍心布施。心中没有悭吝爱惜,把一切妄心执着解脱于人空、法空、空空之中,不倚依,不执着,唯一的作用是离一切垢染,称性化度众生而不执于众生相,这是自行的称性之行,又能利益众生,也能庄严菩提大道。檀波罗是这样,其余五度也是如此。  为了消除妄想,修行六度法门,于自心中实无所行,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0953022.html